应用中国文化给宝宝起名
一个人的名字,既是个体生命的代称,又是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特征的象征。反过来说, 一个人的名字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人都是社会的,文字既然是属于社会,借助于 文字 的人的名字,它的意义的好坏,就必然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分不开。一定时期的社会和一 定民族 的社会,都有属于它的特定文化,人的名字体现出一种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当地民族的文化 难以隔离的联系。首先,从人的命名谈起,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中国人的命名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 德文化。
一方面,中国人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合在一起的。姓氏是属于家族的、先天的,只有你 的名字是后天的,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或你自己为你特定的。从姓氏而言,我们每个人 一生下来一般从 父姓,当然也有从母姓的,它揭示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中国人传统上注重传宗接 代,家族兴旺,希望子孙繁衍、光宗耀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庭的“香 火”传承,以姓氏继承的方式,表示家族的血脉相连。
特别是一些典故成语,经过历史的发展演进,有了广泛的引申义和丰富的象征意 义,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特色。于是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有了一种根据自己的 姓 氏,或者直用其字,或者谐用其音,借词意、典意起名的倾向,它使中国人名文化与中国语 言文字文化的联系更多了一道有趣的景观。
刘畅(谐音“流畅”) 刘洋(谐音“留洋”)
姚望(谐音“遥望”) 潘峰(谐音“攀峰”)
唐正(谐音“堂正”) 姚远(谐音“遥远”)
高峰、高兴、高远 万里、万千、万山红
远征、远方、远近 康泰、康健、康乐
田野、田间、田中禾 成功、成城、成方圆
周而复(周而复始) 华而实(华而不实)
马识途(老马识途) 叶知秋(一叶知秋)
黄腾达(飞黄腾达) 郑清源(正本清源)
冀开来(继往开来) 邢成思(行成于思)
吴三省 (出自《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我身”)
李德邻 (出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
王朝闻 (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浩然 (出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张中行 (出自《论语》:“汪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平!”)
朱自清 (出自《楚辞·卜居》:“宁静洁正直以自清乎?”)
郑板桥 (出自《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周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中国人的姓名不但在姓氏上,而且在为他起的特定的名字上也反映出很强的传统文化色彩。 比如除姓氏外,中国人长期有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
在一些家庭中,至今存在有一本本 的家谱、族谱。 从这些家谱、族谱中,不但可以看到一代一代的家族世系繁衍的情况,而且 每一代人的人名中都有严格的字辈规定,形成序列明晰的字辈谱。例如江西九江某地的吴姓 家族字辈谱排列极为明确:“伦常呈瑞家,敦厚作英雄,孝友祯祥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 祖泽,华耀正兴丰,信义胡钦敬,亲爱东咸雍。”这种序列由家族的祖先预先排定,然后一 辈一字,世代相传,任何家族后代不得随意更改,每一代人起名的时候不但按姓氏,而且按 字辈规定的要求来考虑,表达祖祖辈辈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据此,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长年 居住海外的华夏子孙更热中于寻根问祖,他们往往就是依据家族谱和字辈谱来寻找自己的根 脉。这种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人们几代、甚至数十代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 个体生命延续的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的意识统一起来,保留下去,成为家庭乃至民族坚 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名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道德 、 操行的社会,所谓“三纲五常”,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要求。传统的中国人的 名字多“仁”(如刘仁、高修仁等)、“义”(如卢俊义、蔡义)、“礼”(如周学礼、王恭 礼)、“智”(如王智、贺智慧)、“信”(如李信、李信义)等字来起名,类似用“德”字的 人名如于谦、龚自珍、张自忠、沈德潜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某种道德向往和追求,而女人的 名字又多含有“贞”、“端”、“惠”、“芳”等属于“女德”一类的字。中国传统道德在 人名上的反映,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的道德文化心理。
另外,中国一些老字号的商铺的命名,也很难脱离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店“同仁堂”,还有如“居仁堂”、“安仁堂”等店铺名字,一个“仁”字,不同 的药店,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药店经营者心目中的分量。以经营烤鸭为特色的北京著名 的饭店“全聚德”,不但在北京开了许多分店,甚至发展到了京外、海外,老字号的“全聚 德”取“以德聚全,以德取财”的意思,作为一个饭店,信奉道德在经营中的至上作用,其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一个人起名,借用汉语成语、典故起名,使名字具有了文化内容,而名字作为某个人的特定 代称,随着社会生活中,这个人名的特定意义的引申,被赋予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因而又 具有了一般语词的广泛文化意义,这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走进中国的语言文化宝库,这种由人名形成的典故或成语几乎俯拾皆是。比如说“毛遂自荐 ”,毛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当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自告奋 勇地担当大任,为国分忧。后来“毛遂自荐”便成为一个人名典故,毛遂成为在社会需要时 那些能够自荐勇为、脱颖而出的人的总的代称。还有如“华佗再世”,华佗是汉朝末年一个 著名的神医,曾发明了麻醉治疗法,当年由于医术高超,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在历史上很 有名气,随着社会的流传,后来人们把具有高超医术的人都赞誉为“华佗再世”,华佗的名 字也就成为许多有精湛医术的人的代称。此类人名典故,对人或褒或贬,在汉语词典中确实 不少,比如“再作冯妇”、“员下阿蒙”、“项庄舞剑”、“柳毅传书”、“管宁制度”、 “苏武牧羊”、“韩信点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庆 文不死,鲁难来已”……这些人名典故,都是一个人名,一个故事,本来这个特定的故事 为特定的这个人所为,后来因为社会的流传,慢慢地被引申,被赋予社会特定的文化意 义,使这个人的名字成为社会上具有此类特性的人的代称,因而人名作为某个特有 的人的代称,被社会作为一类人的泛称。
一方面,中国人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合在一起的。姓氏是属于家族的、先天的,只有你 的名字是后天的,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或你自己为你特定的。从姓氏而言,我们每个人 一生下来一般从 父姓,当然也有从母姓的,它揭示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中国人传统上注重传宗接 代,家族兴旺,希望子孙繁衍、光宗耀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庭的“香 火”传承,以姓氏继承的方式,表示家族的血脉相连。
一、应用汉语词汇典故给孩子起名:
特别是一些典故成语,经过历史的发展演进,有了广泛的引申义和丰富的象征意 义,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特色。于是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有了一种根据自己的 姓 氏,或者直用其字,或者谐用其音,借词意、典意起名的倾向,它使中国人名文化与中国语 言文字文化的联系更多了一道有趣的景观。
宝宝起名大全:借用词语起名:
刘畅(谐音“流畅”) 刘洋(谐音“留洋”)
姚望(谐音“遥望”) 潘峰(谐音“攀峰”)
唐正(谐音“堂正”) 姚远(谐音“遥远”)
宝宝起名大全:直用词语起名:
高峰、高兴、高远 万里、万千、万山红
远征、远方、远近 康泰、康健、康乐
田野、田间、田中禾 成功、成城、成方圆
宝宝起名大全:精练成语起名:
周而复(周而复始) 华而实(华而不实)
马识途(老马识途) 叶知秋(一叶知秋)
黄腾达(飞黄腾达) 郑清源(正本清源)
冀开来(继往开来) 邢成思(行成于思)
宝宝起名大全:借用典故起名:
吴三省 (出自《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我身”)
李德邻 (出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
王朝闻 (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浩然 (出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张中行 (出自《论语》:“汪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平!”)
朱自清 (出自《楚辞·卜居》:“宁静洁正直以自清乎?”)
郑板桥 (出自《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周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中国人的姓名不但在姓氏上,而且在为他起的特定的名字上也反映出很强的传统文化色彩。 比如除姓氏外,中国人长期有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
在一些家庭中,至今存在有一本本 的家谱、族谱。 从这些家谱、族谱中,不但可以看到一代一代的家族世系繁衍的情况,而且 每一代人的人名中都有严格的字辈规定,形成序列明晰的字辈谱。例如江西九江某地的吴姓 家族字辈谱排列极为明确:“伦常呈瑞家,敦厚作英雄,孝友祯祥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 祖泽,华耀正兴丰,信义胡钦敬,亲爱东咸雍。”这种序列由家族的祖先预先排定,然后一 辈一字,世代相传,任何家族后代不得随意更改,每一代人起名的时候不但按姓氏,而且按 字辈规定的要求来考虑,表达祖祖辈辈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据此,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长年 居住海外的华夏子孙更热中于寻根问祖,他们往往就是依据家族谱和字辈谱来寻找自己的根 脉。这种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人们几代、甚至数十代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 个体生命延续的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的意识统一起来,保留下去,成为家庭乃至民族坚 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名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道德 、 操行的社会,所谓“三纲五常”,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要求。传统的中国人的 名字多“仁”(如刘仁、高修仁等)、“义”(如卢俊义、蔡义)、“礼”(如周学礼、王恭 礼)、“智”(如王智、贺智慧)、“信”(如李信、李信义)等字来起名,类似用“德”字的 人名如于谦、龚自珍、张自忠、沈德潜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某种道德向往和追求,而女人的 名字又多含有“贞”、“端”、“惠”、“芳”等属于“女德”一类的字。中国传统道德在 人名上的反映,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的道德文化心理。
另外,中国一些老字号的商铺的命名,也很难脱离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店“同仁堂”,还有如“居仁堂”、“安仁堂”等店铺名字,一个“仁”字,不同 的药店,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药店经营者心目中的分量。以经营烤鸭为特色的北京著名 的饭店“全聚德”,不但在北京开了许多分店,甚至发展到了京外、海外,老字号的“全聚 德”取“以德聚全,以德取财”的意思,作为一个饭店,信奉道德在经营中的至上作用,其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名字成为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词、典故,成为一种文化,又反过来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 化。
一个人起名,借用汉语成语、典故起名,使名字具有了文化内容,而名字作为某个人的特定 代称,随着社会生活中,这个人名的特定意义的引申,被赋予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因而又 具有了一般语词的广泛文化意义,这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走进中国的语言文化宝库,这种由人名形成的典故或成语几乎俯拾皆是。比如说“毛遂自荐 ”,毛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当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自告奋 勇地担当大任,为国分忧。后来“毛遂自荐”便成为一个人名典故,毛遂成为在社会需要时 那些能够自荐勇为、脱颖而出的人的总的代称。还有如“华佗再世”,华佗是汉朝末年一个 著名的神医,曾发明了麻醉治疗法,当年由于医术高超,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在历史上很 有名气,随着社会的流传,后来人们把具有高超医术的人都赞誉为“华佗再世”,华佗的名 字也就成为许多有精湛医术的人的代称。此类人名典故,对人或褒或贬,在汉语词典中确实 不少,比如“再作冯妇”、“员下阿蒙”、“项庄舞剑”、“柳毅传书”、“管宁制度”、 “苏武牧羊”、“韩信点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庆 文不死,鲁难来已”……这些人名典故,都是一个人名,一个故事,本来这个特定的故事 为特定的这个人所为,后来因为社会的流传,慢慢地被引申,被赋予社会特定的文化意 义,使这个人的名字成为社会上具有此类特性的人的代称,因而人名作为某个特有 的人的代称,被社会作为一类人的泛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